Librarianist & Epicureanist

我一直对“数字游民”这种生活方式很好奇。可以带着电脑到处工作,不受地点限制,听起来非常自由。全世界有三个最有名的数字游民基地:清迈、里斯本和巴厘岛。距离我最近的是巴厘岛,所以这次我决定过去看看,体验一下那边的生活。

入境和第一印象

从新加坡飞到巴厘岛大概两个小时,算是非常方便。入境流程也很快,基本都是自助机器,全程不需要人工。入境流程便捷度基本仅次于新加坡。

机场外面那一片区域看上去很现代化,但其实那基本上就是巴厘岛最发达的一块地方。出了那一带之后,路面、建筑、基础设施都比较原始。

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打车方式。你在 Grab 或 Gojek 上打车后,App 不会直接分配司机,而是让你去找现场的工作人员,他们会登记你的名字,然后帮你手动找一位司机,有点像医院叫号那种感觉,没有算法,没有调度,全靠人工操作。

打车体验:Gojek 更划算

我在巴厘岛主要用 Gojek 出行。它比 Grab 便宜很多,同样的路程有时只要一半的价格。虽然有时候需要等久一点,但也可以选择加一点钱来提高优先级,整体还是很划算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巴厘岛的交通非常堵,十几公里的路程经常要一个小时起步,所以骑摩托车是更好的选择。几乎所有当地人和数字游民都靠摩托出行。租 Scooter 一天的费用只需要几美金,油费可以忽略不计。

区域差异:苍谷、乌布、南部半岛

这次我住了几个地方,感觉差别挺大的。

  • 苍谷(Canggu):数字游民最多的区域,咖啡馆、酒吧、冲浪海滩、Co-working Space 到处都是,氛围很年轻,也比较方便。
  • 乌布(Ubud):在山里,环境安静,比较像小县城。更适合想放松、做冥想的人。市区会比较热闹,游客较多。
  • 南部半岛(Jimbaran、Uluwatu):大多是高端度假酒店,比如 Ayana Resort。装修精致,但完全没有“巴厘岛”的感觉,更像新加坡。

一天的生活节奏

我在巴厘岛的日常大概是这样:
早上健身或上瑜伽课,中午吃饭,下午找一个 Co-working Space 办公,晚上去按摩或者跟朋友喝点东西。整体节奏非常慢,几乎没有什么压力。交通方面摩托车最方便,短途随时走。虽然刚开始有点怕十字路口的“无信号灯混乱”,但其实大家开得都不快,习惯了就还好。

Co-working Space:贵但舒适

我去了几家巴厘岛比较知名的 Co-working Space,比如 B Work Bali, Trapical Nomad Coworking Space 等。环境都很好,有泳池、露天座位、免费咖啡,气氛也挺轻松。但价格不便宜,包月要 300–400 美金。如果再加上住宿、吃饭、健身,一个月的生活成本大概在 1000–1500 美金左右。我原本想认识一些数字游民交流经验,但发现大多数人只是短期停留。那几天唯一聊到的两个朋友来自土耳其,他们也是游客。

消费水平与工资差距

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巴厘岛的“物价结构”。餐厅价格很贵,平均水平和上海差不多,好一点的餐厅人均 40–50 美金。但如果吃本地小摊,比如脏鸭饭、炒饭这种,几块钱就能搞定。问题是,本地人的工资非常低,大部分服务业员工一个月只有 200–300 美金。也就是说,这里的物价其实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定的。旅游业带来了钱,但大部分利润都流向外资和酒店集团,当地人并没有真正受益。

天气与环境

巴厘岛的天气比新加坡更热。不是那种闷热,而是非常“晒”的热。只要不在太阳底下其实还好,但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几分钟,就能感觉皮肤在发烫。我在那里一周,整个人都黑了一圈。虽然当地人都很享受阳光,但对我来说,这种天气有点太强烈了。我个人更喜欢像日本那种阴天多、气温适中的地方。

生活便利性与医疗问题

如果只来一两周度假,巴厘岛非常适合。但如果长期居住,就会发现一些问题:
比如堵车严重、公共交通几乎没有、医院很少。如果生病或出车祸,基本上只能等死。
另外就是能买到的东西种类也不多,不论是食物还是数码产品,不过来这生活的人看起来也基本没什么物欲。

总结:适合短期,不适合久居

总体来说,巴厘岛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。海滩、阳光、咖啡馆、瑜伽馆,一切都很放松。
但它并不是想象中的“低成本天堂”。物价不低,基础设施一般,医疗资源也不足。如果只是想放空、度假、换个地方工作一阵子,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;但如果考虑长期居住,我个人会更倾向于东京或大阪那种地方——交通方便、气候舒适、生活节奏稳定。

《“巴厘岛的数字游民生活”》 有 1 条评论

回复 Leto Bao 取消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