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對「數位遊牧」(Digital Nomad)這種生活方式充滿好奇。能帶著筆電到處工作、不受地點限制,聽起來非常自由。全世界三大知名的數位遊牧基地分別是清邁、里斯本和峇里島,而距離我最近的就是峇里島。所以這次我決定親自過去體驗一下那邊的生活。
入境與第一印象
從新加坡飛到峇里島大約兩個小時,非常方便。入境流程也相當快速,幾乎全程是自助機器,不太需要人工。整體的效率可以說僅次於新加坡。
機場外面那一帶看起來很現代化,但其實那就是整個峇里島最發達的區域。離開機場區後,道路、建築與基礎設施就顯得相當原始。
比較有趣的是他們的叫車方式。當你在 Grab 或 Gojek 上叫車時,App 不會直接分配司機,而是要你到現場找工作人員登記名字,再由他們手動幫你找司機,有點像醫院「叫號」的感覺——沒有演算法,也沒有自動調度,全靠人工操作。
交通體驗:Gojek 更划算
我在峇里島主要使用 Gojek 出行。它比 Grab 便宜許多,同樣的路程有時只要一半的價格。雖然有時候要等久一點,但也可以加價提升優先順序,整體來說非常划算。
唯一要注意的是,峇里島的交通非常擁擠,十幾公里的距離常常要一個小時以上,因此騎機車是最實際的選擇。幾乎所有當地人與數位遊牧者都以機車代步。租一台機車一天只要幾美元,油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區域差異:蒼谷、烏布與南部半島
這次我住了幾個地方,感覺差異相當明顯。
- 蒼谷(Canggu):數位遊牧者最集中的區域,到處都是咖啡館、酒吧、衝浪海灘與共用辦公空間(Co-working Space),氛圍年輕又便利。
- 烏布(Ubud):位於山區,環境清幽,有點像小縣城,更適合想放鬆或做冥想的人。市中心稍微熱鬧些,觀光客也多。
- 南部半島(Jimbaran、Uluwatu):多為高端度假酒店,如 Ayana Resort。裝潢精緻,但完全沒有「峇里島」的感覺,更像新加坡。
一天的生活節奏
我在峇里島的日常大致是這樣:
早上健身或上瑜伽課,中午吃飯,下午去 Co-working Space 工作,晚上按摩或跟朋友小酌。整體節奏非常慢,幾乎沒有壓力。
交通方面以機車最方便,短程隨時走。雖然一開始會怕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混亂,但其實大家開得都不快,習慣之後就覺得還好。
Co-working Space:貴但舒適
我去了幾家峇里島有名的 Co-working Space,例如 B Work Bali 和 Tropical Nomad Coworking Space。環境都很好,有游泳池、露天座位、免費咖啡,氣氛相當輕鬆。
不過價格不便宜,包月大約要 300~400 美元。若再加上住宿、餐飲與健身,一個月的生活成本大概在 1000~1500 美元 之間。
原本我想多認識一些數位遊牧者交流經驗,但發現大多數人只是短期停留。那幾天唯一聊上的兩位朋友來自土耳其,也只是遊客。
消費水平與薪資落差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峇里島的「物價結構」。餐廳價格其實挺高,平均水準和上海差不多,好一點的餐廳人均要 40~50 美元。但若吃當地小吃,如炒飯或髒鴨飯,幾美元就能解決。
問題在於,當地人的薪水非常低,大部分服務業員工一個月只有 200~300 美元。也就是說,這裡的物價幾乎都是針對外國人訂的。旅遊業帶來了資金,但大部分利潤都流向外資與酒店集團,當地人並沒有真正受益。
天氣與環境
峇里島比新加坡更熱。不是那種悶熱,而是「太陽曬得很強」的熱。只要不在陽光下還好,但只要曬個幾分鐘,皮膚就能感覺到發燙。我在那邊待了一週,整個人黑了一圈。
雖然當地人都很享受陽光,但對我來說,這樣的天氣有點太強烈了。我個人更喜歡像日本那樣多陰天、氣溫適中的氣候。
生活便利性與醫療問題
如果只是來一兩週度假,峇里島確實非常合適。但若要長期居住,就會發現不少問題:
像是塞車嚴重、公共交通幾乎沒有、醫院稀少。如果生病或發生車禍,基本上只能聽天由命。
此外,可購買的商品種類也不多,無論是食物還是電子產品。不過在這裡生活的人似乎也都物欲不強。
總結:適合短居,不適合久住
整體來說,峇里島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——海灘、陽光、咖啡館、瑜伽館,生活節奏悠閒又自在。
但它並不是想像中的「低成本天堂」。物價不低、基礎設施一般、醫療資源不足。
如果只是想放鬆、度假、換個地方工作一陣子,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;
但若考慮長期居住,我個人會更傾向於東京或大阪那種地方——交通方便、氣候宜人、生活穩定。
發佈留言